众所周知,印刷过程控制参数是保证印刷品质量稳定可靠的基本条件,这之中包括印前和印刷两个环节。只有科学建立准确的印刷过程控制数据标准,才能实现和确保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参照ISO12647-2标准的要求,可以将印前控制参数确定为CTP的光强与焦距,显影液的温度、配比、电导率以及印版网点还原等要素;印刷控制参数确定为印刷压力,润版液的电导率与pH值以及印刷车间的环境温湿度等要素。
印刷过程控制数据标准的建立必须通过2~3个作业周期的连续数据采集和记录后,经过记录、监测与分析才能得到。确定这些控制参数的标准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验证数据的准确性
在建立印刷过程控制数据库时,首先要保证所采集数据的正确性和精度,数据采集需要测量2次以上,取平均值后,还需要排除异常数据来确保所采集数据是正确有效的。
比如,设定印前CTP显影温度的控制数据标准时,不仅需要了解冲版机自带温度检测和加热冷却装置对显影温度恒定保持的原理,还需要关注实际工作中冲版机温感装置因表面结晶而造成感知温度变化不准的实际状态,从而消除机显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偏差以及由此导致的过程控制偏差,找到造成质量波动的真正原因以及解决对生产质量控制带来的困扰,提升技术人员管控能力和水平。
2.找出数据变化的周期和规律,找到影响产品质量的临界控制点
数据测量后,只有分析数据的规律,发现突变点,才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实现高可靠性生产。
比如在CTP冲版一致性控制中,采集2个作业周期的冲版量、显影液的电导率、50%网点值的数据,图1所示的是显影液更换周期内,显影液电导率的变化。图2所示的是显影液更换周期内,50%网点输出效果的变化。
从图1可知,显影液电导率随时间及出版量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下降趋势。在两周时间内,显影液电导率从74mS/cm下降到56.5mS/cm时的出版量为1700平方米左右,这些数据与材料供应商AGFA提供的数据基本相符:AGFA Elitet版使用原装药液,电导率下降20%(冲版量约2000平方米)时,建议更换药液。图2表明,随显影液电导率的下降,50%网点扩大逐渐增大,由48.7%缓慢上升至50.0%,变化幅度达1.3%。因此,综合分析以上数据和厂商参数,实际设定CTP过程控制参数为:CTP线性化容差≤1.3%,每周做一次线性化,电导率≤60mS/cm以及累计冲版1600平方米时更换药液,从而使出版网点偏差保证≤±0.5%。
3.建立相关数据档案
相关数据档案是指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原材料档案和设备档案。其中,设备档案包括印刷机更换橡皮布周期、设备保养周期。记录维护时的作业项目,如加油、清洗部件以及水墨辊压力各项数据的定期检测和验证。原材料档案包括品牌、规格、产地、批次以及使用状况等。
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帮助管理者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波动和异常数据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发现了数据波动的规律,从而能够根据数据的轨迹来制定技术对策和管控方法,提高控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